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12月14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2: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今后5-10年,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报告是中央布置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由中国社科院牵头研究,该课题为中共十八大前,中央安排的11个重点课题之一,参与该课题的单位还有发改委和财政部。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副院长李扬透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已有共识,那就是从就业出发:先确定适宜的就业水平,进而以完成该就业目标为基准,对经济增速水平进行合理调控。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宏观管理框架。未来经济发展,只需保持平稳,而无需追求“V”字形反弹。
当天发布的《报告》将未来改革的顶层设计概括为“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能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自我演进的经济制度。它包含: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定型、微观基础充满活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与市场边界清晰、形成服务型政府等方面。
为强化顶层推动,《报告》建议设置高层次、跨部门、利益相对超脱的统揽改革全局的机构。该机构独立于任何部门,主要职能是为中央提供改革决策的建议和意见;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地区改革,并及时反馈改革动向和意见。
《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对此,社科院经济学部委员张卓元认为,核心问题是要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解决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越位、在公共服务缺位、在社会管理上不到位的难题。他表示,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在更大程度更广泛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正确的方向。
《报告》行政体制改革章节的主笔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指出, 对于中国这类“赶超型国家”来说,通过政府干预获得超高速经济发展的道路已经到头。中国未来需要追求“稳速高效”,而不是额外的高速度,这迫切需要政府自身的转型,进行“大部制”改革无疑是未来的方向。
社科院经济学部委员张晓山表示,未来如果没有制衡、问责机制,再好的顶层设计,都难以落地。他解释称,顶层设计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包括具体实施过程,要想真正落实治理机构的改革,要让老百姓获得参与权,也要发挥人大、政协等机构的作用。